懂舍得,做智者
中国先哲曾经告诉我们,要站在客观的立场上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,对待“舍”与“得”亦是如此。舍与得,字面上完全是截然不同的相反之意,可二者又有某种内在的事物联系。而正是这种内在联系,使舍与得都不能独立存在。这也恰恰体现其中的哲理。
依照中国古代的老庄道家学说,世间万物皆具有两面性。舍、得亦具两面性。“塞翁失马,焉知非福”的例子,最能说明舍与得的两面性。舍弃不一定是坏事,可能给自己带来好运;得到也不一定是好事,也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。这是舍与得关系的一种特征,依照这种特征,人们找到了处理舍与得关系的方法。
处理舍与得关系能否体现出人的智慧,这要看人们如何对待二者的两面性。真正有智慧的人,会把其中有益的一面最大化,把其中有害的一面最小化。这是处理舍、得关系的正确方法。
古往今来这样的智者不胜枚举:昔日的越王勾践亡国,做了二十年奴隶,国军的威严早已不见,丢弃了威严并没有让他堕落沉沦,反而激发起他的斗志,卧薪尝胆,终于完成了复国大业;司马迁因获罪而遭宫刑,失去了做人的尊严,却让他坚定了意志,完成了不朽的历史典籍《史记》。他们对失去的并不在意,在意的是他们得到了一种精神,化为力量,去达到目标。这就是一种智者的表现。
我也有过这样的感触。我原本是一个健谈的人,我也曾时刻保持着乐观、自信的态度。不过要说明一件事情:人的一生总会有环境的改变,学习环境也是如此。以前所在的环境总是让我那么得心应手,但是当我来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,在这种陌生的氛围中,我感到迷茫了。我不像以前那样健谈,甚至有时不再保持乐观自信。要知道像我这种爽朗健谈的人一下子变得沉默寡言了,那将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。而在迷茫之际,先哲们就提醒我做智者了。我要在舍与得之间做出一个决定,就是舍弃过去健谈的习惯,保持乐观自信,集中精力把学习搞上去,因为只有把学习搞好,才能得到其他人的认可与接近。最终我成功了,我又做回了以前那个健谈乐观自信的自己,只是这一次与前者不同了,我已经适应了这个环境,体验了一把当智者的感觉。
懂得“舍”才能明白“得”的道理。有时候放弃一些,也许有很大的收获,
在舍与得面前,人人都要做智者,正确处理舍与得的关系,使生活更加富有乐趣。
猜你喜欢
- 故事投稿(我们会认真对待每一篇故事作品)
- 人生本就是一场选择的角逐,我选择放过自己
- 如何调整心态让自己不低落?
- 做人除了要天天向上,也要懂得天天向下
- 如果不这么在乎,生活会简单得多
- 这是谁编的,太有才了,笑死我了
- 这样的人遇到了千万不要放!是你一生的贵人
- 人生要交四位朋友和应该感谢的十个人
- 给我一个跟结婚无关的结婚理由
- 拿得起是一种勇气,放得下就需要一种胸怀
- 内心强大才能遇见闪闪发光的自己
- 人生与命运无关,与自己的选择有关
- 幸福与否,是取决于一个人的生活态度
- 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,最大的对手也是自己
- 作为女人你一定要好好过,活出自己的精彩
- 任何人帮得了你一时,帮不了你一世
- 不是所有的记忆都美好,不是所有的人都值得记忆
- 努力吧,不管成功与否,至少曾经美丽过!
- 人和人之间,不要靠的太近了!